今年1月26日中韩两国政府宣布2021年和2022年为中韩文化交流年。此外,即将迎来明年中韩两国建交30周年,为两国交流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,并促进两国学生了解两国的旅游文化并提高他们的外语能力,同时进一步促进中韩之间的旅游文化交流。
由驻青岛大韩民国总领事馆、柳然范将学财团、大韩商议 中国韩国商会、烟台韩人商工会、威海韩国人(商)会、亚洲日报烟台分公司等机构主办,面向中、韩初高中学生,联合发起了“第一届中韩旅游手记征文大赛”的活动。
烟台耀华中学部韩国籍学生崔源矿、吕多勘通过中学部张璇老师和刘树鹏老师指导,提交的中韩双语文章,在省内11所学校提交的89篇参赛文章中脱颖而出,在此次比赛中获得最优秀奖及优秀奖!
现将来自烟台耀华学校韩国学生的美文与您共享,锦心绣口做得好文章,下笔如有神描绘壮美山河!
美文一
YWIES Yantai
《我心中的旅行地》
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烟台校区13年级 崔源矿
2018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长白山旅游,我们在中国吉林省延吉市的延吉机场下飞机,然后前往下榻的酒店。 乘车前往酒店时,看到窗外风景,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,不知是不是因为延吉是朝鲜族的文化中心,和下面的照片一样,大部分招牌上都是用中文和韩语两种语言写的。 像右图一样,还可以看到caffebene和乐天利等熟悉的店铺。
第一天因为下雨,我们有些疲惫,就只呆在宾馆休息。第二天早上我们开始准备爬长白山。 爬长白山的路线有两种,北坡和西坡,我们决定北坡和西坡都去。 其理由是长白山的天池,即使天气看上去晴朗,有时也很难看清楚地看到天池的全貌。 长白山的北坡是是可以开车上去的。因为路崎岖,人也很多,比我想象的累多了。我们几个人坐着一辆面包车上去,路上非常陡峭,好像马上就要掉下去似的。 我弟弟和妹妹坐车上去的时候一直晕车,我反而觉得上去的路非常惊险有趣。 坐车到达终点后,人们会像左侧照片一样排队向天池爬上去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氧气不足,我的头有点疼。我们终于到达了天池,但正如起初所担心的那样,天池被乌云密布,看不清。 雪上加霜的是,雨也下起来了,很多人又迅速地回去了,但我们还是抱着云彩会不会散去的一线希望,又等了一段时间。30分钟后,在我们等得疲惫不堪时,雨停了,云渐渐散去,终于看到了天池完整的面貌。 在北坡看到的天池真是一副雄伟壮观的景象。 我亲眼看到小时候只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照片,感到既激动又欣慰。此后我仰望晴朗的天池,还深深地吸了一口天池的清新空气。
成功从北坡路线攀登后,我看到了天池,也感到了满满的成就感, 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幸福地吃了晚饭,就早早地睡了。
第三天的早上,我们开始爬长白山的西坡。我个人感觉西坡比北坡更累,因为我要爬1442个楼梯。那天比前一天天气好很多,天空也晴朗,爬阶梯时心情也十分舒畅。根据旅行前的事前调查,在西坡看到的天池视野会更广阔、更美丽。所以那天我们也带着好心情爬了楼梯。我妈妈和妹妹说太累了,几次坐在中间休息,但我和弟弟一次也没有休息。右图为,爸爸和妹妹手拉手一起爬楼梯。上楼梯时,我能看到老人或身体不适的人花钱坐轿子上去的样子。抬轿子的人速度很快,令人印象深刻。我比别的家人早一步到达山顶,我抱着期待的心情走向了天池。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样,那天没有一丝云彩,天池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。看到天池的时候,我一下子就忘记了爬楼梯的疲劳。我感觉这就是登山的妙趣,那次也是我最棒的一次登山经历。在等家人们上来的间歇,,我一个人尽情地享受着天池如梦如幻的景色。后来,我的家人都到了,我们一起拍照和欣赏美景。
上图右边的红色栅栏是朝鲜和中国的界限。我在拍照时,在朝鲜领土上空伸了伸胳膊,蹬了蹬腿,那种感觉真的很特别。一个小时之后,逐渐云遮住了天池。。
我们在天池欣赏了难得一见的美景,每个人都激动不已。在韩国,人们常说,如果你能在晴天看到长白山的全貌的话,那么你们家三代都会享福。这次旅行,我看到了两次天池全景,我想我肯定会有很多福。以前我只能在照片里看长白山天池,这次我看到了真正的长白山天池,我觉得这趟旅行对我来说很有意义。
高原胜地,彩云之乡
YWIES Yantai 12年级 吕多勘
我对云南的第一印象来源于小学的语文课本,一篇篇文章勾勒出异乡风情浓郁的画卷:炎热潮湿的气候,热情好客的民族,历史悠久的古城,山明水秀的景色......无一不令我向往。终于,在一个冬天,我同家人来到了这个高原胜地,彩云之乡,开启了一段记忆犹新的旅途。
“洱海茫茫,凝眸处、水天空阔。”——洱海
人们说洱海之所以叫“洱海”,是因为它的形状极像耳朵。 我从小在沿海城市烟台长大,但它与平日我所看到的烟台大海极为不同,它蔚蓝壮阔,就像一幕倒挂的蓝天,水与天相映生辉着。远处的小舟在水面划过,荡起层层碧波,似是澄澈镜子上的水痕,又似天空转瞬即逝的浮云。我呼吸着湿润而清爽的风,深深爱上了这片难得的宁静祥和。在洱海,都市快节奏的压力都可以得到片刻放松;千年不过一瞬,而一瞬又似千年。我们面朝洱海,借相机定格此刻的光景,欣赏片刻景色后,便前往了另一个耳熟能详的美丽古城。(图片出处:ivsky.com)
“云南美,难忘丽江春。”——丽江古城
在丽江古城,每一处的遇见都是惊喜。丽江的景色是多彩的,充满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气息。我们漫步街头,沉浸在五光十色的丽江风情中。街旁随处可见挑水用的大风车,木质的风车缓慢转动,带出淡淡水雾,在阳光下折射出隐隐彩光,很是迷离。 两侧都是古色古香的客栈,身旁走过穿着特色服饰的人们,鲜花与青藤围绕在房前屋后,一切都显得美好又明艳。城中还保留着许多古代凿的石井,和溪上的座座小桥。我看着街头巷尾清澈见底的小溪,不禁想起了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诗句。
在丽江古城,除过景色,我也体会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。这里的建筑极为独特,建筑多为两层木土楼房,穿斗式结构,屋顶是由瓦构成的。听本地人讲,建筑这些房子时竟然没有用一颗钉子,这让我深感吃惊与敬佩。古城街边还有许多小贩卖特色商品,手工制作的布匹和银饰上刻着纳西族人的神秘文字和图案,淡淡的鲜花饼的味道弥漫在街道上,能让人摸索到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。丽江古城的文化内涵与悠久的民族历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穿过街道小巷,从城中高处远远望去,天边是延绵起伏的山脉,其中有一处格外高耸,那里便是常年积雪、耸入云霄的玉龙雪山。此刻站在丽江古城,脚下是春暖花开,远处是积雪的山脉,我不禁感叹着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偏爱。这样的景致恐怕很难在别处看到了。(图片出处:Tuniu.com)
“寒威千里望,玉立雪山崇。”——玉龙雪山
终于迎来了最为期待的一天。在雪山脚下,我们带着厚羽绒服和吸氧罐,已然按耐不住激动的心。我期待着天堂般纯净的积雪,期待着登上顶峰的阶梯,期待着“云浮瑶玉色,皓首碧穹巍”的壮丽风景。
我们乘坐索道抵达4506米的阶梯入口处,准备向上攀爬。刚一下索道,我便不禁打了个寒颤。不同于山脚下的四季如春,山上寒风凛冽,而且强烈的高原反应也向我袭来,我赶紧拉上羽绒服的拉链,抓过氧气瓶吸了一口。我们本可以在4506米处照张相然后离开,但我不愿给此行留下遗憾,便鼓足了勇气,打算接着向上。越往上走,风就越刺骨,氧气也越稀薄,再厚的衣服在呼啸的风中也显得无用。我已经在很慢很慢地爬台阶,但还是感觉呼吸困难极了。我们买了五六个氧气瓶,但用完得极快,终于,在大约爬了一百多节台阶后,我精疲力尽地倒在栏杆上。停下来脚步后,我才发现了更多忽略掉的景色。屹立在眼前的是一座银装素裹的高峰,像是一块大翡翠,雄壮挺拔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云雾,它缭绕在山腰上,而我们脚下被衬托得宛如仙境。我回头一看,身后是绵延向下的台阶与奋力向上的游客们,云雾氤氲在四周,也构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。也许人生就如登山,向上很难,但很美。那时的我嘴唇已然发青,缺氧也使我头昏脑涨,但看着此处鲜少的游客与下面壮观的风景,我知道这次虽然很累,但是值得。(图片出处:Tuniu.com)
“向云南,彩霞素锦映晴岚。……”
云南,最大地向我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中国文化的多彩。我这短短的三四天中,走进了这幅连绵不断的画卷,感受到了生活的惬意。我的思绪似乎有一部分留在了那里,在记忆与梦境间,不时地带我故地重游。
“向云南,彩霞素锦映晴岚。水墨叠荷,不染世尘烟。……”